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论商标反向混淆的法律规制

更新时间:2015.11.25

【专业类别】:商标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田峰磊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01日
【指导老师】:刘春霖
【导师职称】:教授
【论文级别】: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关键词】反向混淆、侵权认定、责任承担、法律适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领域也得到了极速的发展。企业对他们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用、宣传越来越重视。作为一个企业或企业产品的标识——商标,更是最直接的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当经济极速发展的时候,经济活动中相关的矛盾也就会越来越突出。商标作为一个企业或企业产品的标识,由于他的极易模仿性、注册的重复性及经济利益的驱使性,使得近年来,商标侵权案件不断增加。我们对一般的商标侵权,是很容易明白的,就是小企业利用大企业的商标价值,“搭便车”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这种行为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由于企业之间产品的差异,贬低了商标权人的商标价值,给商标权人造成了直接的财产损失及无形的经济损失。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商标侵权又呈现出这样一种形式——大企业利用了小企业的商标进行产品推广宣传,使得一般的消费者认为大企业就是商标的商标权人,而小企业是利用了大企业的商标,颠覆了我们商标侵权方向的认识,这种侵权形式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商标权反向混淆。随着反向混淆案例在我国频繁发生,但相关的立法没有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相关的司法实践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持。虽然我国的学术界对此予以深入的探讨,但是,在理论方面仍没形成一个有权威的体系。为了更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纠纷,我们应该在学术界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权威性的理论,促进立法的早日实现,以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本文采用了比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及实证分析法等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以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及司法实践为基础,利用法律原理,对比国内外立法、司法现状,指出我国在商标权反向混淆的立法、司法实践中的不足,为我国商标反向混淆的制度规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以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商标权人的利益。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引言,主要介绍的是该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该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基础,他从内容、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现状等方面,指引着整篇文章的思路。第二部分主要讲了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界定。该部分重点介绍了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对概念的了解,我们基本对商标反向混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白为什么我们提出这么一个论题,及提起这个论题的现实必要性。通过对特征的介绍,我们更加详细的明白了商标反向混淆,对商标反向混淆有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通过该部分的介绍,也为下文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国外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立法情况及对我们借鉴的方面进行了详述。通过本部分,我们了解了日本、美国和欧盟对该领域的规制,有利于我们借鉴,以完善我国立法。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法律规制的现状。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行为的现状及制度缺陷。从我国关于商标反向混淆的立法现状及司法实践现状,从商标反向混淆侵权认定上的不足到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承担上的不足等方面,让我们对我国的关于商标反向混淆的现状有一个基本理解。理论的发展是现实的要求及体现,所以该部分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第五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通过上述四章的论述,本章重点从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认定,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抗辩事由及商标反向混淆的责任分配与承担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强调了,在认定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时,要通过对主客观情况及抗辩事由的综合考虑,来决定是否对其认定商标反向混淆侵权;对认定为是商标反向混淆侵权后,在责任的承担上,也要综合运用非财产类民事责任及财产类民事责任对商标侵权人予以公平、合理的处罚,意在达到利益上的平衡,实现权益的保护。同时也为丰富我国相关领域的理论,为我国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文的创新点
2 商标反向混淆的界定
2.1 商标反向混淆的内涵
2.1.1 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
2.1.2 商标反向混淆的表现和危害性
2.2 商标反向混淆的基本特征
2.2.1 方向的混淆性
2.2.2 反向混淆危害的隐蔽性
2.2.3 反向混淆原被告的市场经济地位的差异性
2.2.4 产品领域的特定性
2.2.5 侵权范围的广泛性
2.2.6 反向混淆中的被侵权人具有间接受益性
3 国外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立法考察
3.1 国外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立法评介
3.1.1 日本“符合保护”模式
3.1.2 美国“防止混淆”模式
3.1.3 欧盟的“双重规定”模式
3.2 国外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立法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4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法律规制的现状
4.1 我国规制商标反向混淆行为的现状
4.1.1 我国关于商标反向混淆行为的立法现状
4.1.2 我国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司法实践
4.2 我国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制度缺陷
4.2.1 当前我国商标反向混淆认定制度的缺陷
4.2.2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责任分配与承担上的制度缺陷
5 我国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制度安排
5.1 商标反向混淆认定所涉主要因素
5.1.1 商标后使用人的主观过错
5.1.2 商标权人的市场地位弱于商标后使用权人
5.1.3 造成了混淆的结果
5.2 商标反向混淆的抗辩事由
5.2.1 商标合理使用
5.2.2 在先商标显著性缺乏
5.2.3 在先商标权无效
5.2.4 非商业性使用
5.3 商标反向混淆的责任分配与承担
5.3.1 非财产类民事责任在商标反向混淆中的应用
5.3.2 财产类民事责任在反向混淆中的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