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商标反向混淆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15.03.21

【专业类别】:商标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黄超英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01日
【指导老师】:冯晓青
【导师职称】:教授
【论文级别】: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反向混淆、商标、侵权

【摘要】商标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商标混淆理论又是商标法的核心理论。我国关于商标混淆的理论和实践十分不完善。近年来,反向混淆现象频繁出现,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经验极为匮乏。反向混淆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在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反向混淆在事实构成、侵权的逻辑前提、认定标准、侵权的处理等方面与传统商标混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反向混淆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为我国商标混淆理论的完善以及商标法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也为我国的商标法实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系统化分析和研究商标反向混淆相关法律问题,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反向混淆现象出现的背景、反向混淆的特征及其危害,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概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现状做出分析、评价。最后,概括地介绍本文的内容、论证思路及文章的创新之处。 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反向混淆概述,分为三节。第一节概述“反向混淆”概念的由来,介绍美国、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反向混淆概念以及我国大陆地区关于反向混淆的相关看法。第二节对反向混淆的概念进行界定。思路是首先分析认为界定反向混淆的概念应抓住其本质特征。然后,分析反向混淆与商标混淆理论的关系,认为反向混淆是一种特殊的商标混淆。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反向混淆的概念,确立了本文论证的逻辑前提。第三节根据本文论证的需要,对反向混淆进行分类。第四节分析和研究反向混淆的时代背景,为该问题的研究划定了历史框架。 第二章辨析确认反向混淆构成侵权的理由,分为三节。第一节分析反向混淆的危害。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理论,探讨确认反向混淆侵权的依据。第三节对几种特殊的反向混淆现象进行梳理,辨析其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第三章研究反向混淆侵权的认定问题,分为三节。第一节辨析反向混淆的性质,认为其兼具法律属性和事实属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第二节探讨反向混淆的认定与传统正向混淆的认定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具有一致性也各有特殊性。第三节具体分析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首先确定认定反向混淆应遵守的原则,然后分析应考量的因素,并对几个重要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四章探讨对反向混淆侵权的处理,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反向混淆保护的强度分析,从洛克的劳动财产权理论、利益平衡理论和法经济学原理这三个理论出发,分析反向混淆保护应有的强度。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分析反向混淆的处理规则。 第五章探讨我国规制反向混淆制度之立法完善,分为两节。第一节是混淆理论之引进,建议我国商标法应当引进混淆理论,为规制反向混淆提供明确的立法支持。第二节是反向混淆作为特殊侵权类型之确定,认为我国应当明确规定反向混淆是一种特殊的侵权形式,规定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并确定合理的反向混淆处理规则。 结论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提炼。

【目录】

摘要4-6
ABSTRACT6-11
引言11-14
一、选题背景及目的11-12
二、文献综述12-13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13-14
第一章 反向混淆概述14-24
第一节 “反向混淆”概念的由来14-17
一、美国14-16
二、其它主要国家或地区16
三、我国关于反向混淆概念的相关看法16-17
第二节 反向混淆的概念17-19
一、关于如何界定反向混淆概念的思考17
二、反向混淆与商标混淆理论17-19
三、反向混淆的概念19
第三节 反向混淆的种类19-21
一、驰名商标反向混淆与非驰名商标反向混淆19-20
二、善意行为导致的反向混淆与恶意行为导致的反向混淆20
三、注册商标反向混淆与未注册商标反向混淆20-21
第四节 反向混淆的时代背景21-24
一、商品经济的变迁——从“人格经济”到“非人格经济”21
二、商标功能的变迁——从单纯的指示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到多样化尤其是商品化功能21-22
三、经营者营销策略的变化——从质量竞争到商标为核心的品牌竞争22-24
第二章 反向混淆侵权的确认24-31
第一节 反向混淆的危害24-26
一、对在先商标所有人的危害24-25
二、反向混淆对消费者的危害25-26
第二节 确认反向混淆构成侵权的正当性分析26-28
一、权利保障理论的自然要求26-27
二、公平原理的要求27
三、商标法宗旨的体现27-28
第三节 几种特殊的反向混淆28-31
一、在先商标所有人恶意的情形28-29
二、在先商标使用人的商标未注册的情形29-31
第三章 反向混淆侵权的认定31-37
第一节 反向混淆的性质31-32
第二节 反向混淆认定与传统正向混淆认定之间的关系32
第三节 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32-37
一、认定的原则32-33
二、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33-37
第四章 反向混淆侵权的处理37-47
第一节 反向混淆保护的强度分析37-42
一、洛克的劳动财产权理论37-38
二、利益平衡理论38-40
三、法经济学原理40-42
第二节 反向混淆侵权的处理42-47
一、尽量促成当事人协商42-43
二、非财产责任的适用43
三、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43-47
第五章 我国规制反向混淆制度之立法完善47-51
第一节 混淆理论之引进47-48
第二节 反向混淆作为特殊侵权类型之确定48-51
一、明确确认反向混淆侵权48
二、规定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48-49
三、确定合理的反向混淆处理规则49-51
结论51-52
参考文献52-55
致谢55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