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电子商务中商标侵权的法律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15.11.22

【专业类别】:综合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王燕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01日
【指导老师】:刘晋叶
【导师职称】:教授
【论文级别】: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标侵权、法律问题

【摘要】电子商务平台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平台中商标权的侵权问题时有发生,商标权属于知识产权,商标权人对其拥有所用权。然而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准入性低、鱼龙混杂、电子商务平台的审查不到位等原因,时有发生商标侵权案件。电子商务中商标侵权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非法链接、源代码植入、域名抢注、冒名宣传等等。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旦商标被侵权,企业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可能损害名誉。对于电子商务中的商标侵权案件,我国在法律上还没有非常明确的专门内容来依据,只能是就基本法和一些相关规定来作出判断。对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说,常用的归责方式是通知删除,但是法院在案件判定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和衡量,在有的案件中,已经根据通知删除的不足之处判定第三方平台的审查责任不到位。这对第三方平台日后的自我管理是一个督促,对我国相关案件的判定也是一个借鉴。本文通过电子商务商标侵权问题的背景论述开始,提出当下电子商务商标权的纠纷问题,从电子商务商标侵权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着重讨论了当下对于电子商务商标侵权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电子商务作为第三方平台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国外相关的法律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在电子商务商标保护和商标侵权案判定方面的基本状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来综合论述当下电子商务商标侵权出现的法律问题和困境,最终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完善法律、提高商标权人的维权意识、建立电商平台的投诉体系、加重直接侵权人的责任、在电商平台实行实名制等,尤其重要的是我国法律的完善是今后电子商务中商标侵权问题妥善解决的根本。从我国电子商务活动中商标保护的发展现状看,用法律法规明确规制电子商务商标侵权势在必行;在行动中首先要对商标保护的基本常识进行宣传和普及;严格认定电子商务活动中提供者、销售者和商标权利人的法律责任;对于电子商务活动中商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足;加强完善各相关部门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规范管理和监督。通过本论文的撰写,笔者期望对电子商务中的商标侵权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为立法完善和司法实践提供借鉴参考,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交易环境,为网络交易中的平台提供商、商标权人以及销售者和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法律参考和维权建议,帮助提高商标权人对持有商标的保护,推进与完善我国的法治进程,进一步做到与国际接轨。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比较研究法
1.3.2 价值分析法
1.3.3 实证研究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电子商务商标侵权的基础理论
2.1 电子商务商标侵权的定义与特征
2.1.1 定义
2.1.2 特征
2.1.3 表现形式
2.2 电子商务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
2.2.1 侵权行为
2.2.2 损害结果
2.2.3 因果关系
2.2.4 主观过错
2.3 电子商务商标侵权的归责原则
2.3.1 电子商务提供商适用的归责原则
2.3.2 电子商务销售者适用的归责原则
2.4 小结
第3章 电子商务商标侵权制度的比较分析
3.1 国外立法现状分析
3.1.1 英美法系的立法
3.1.2 大陆法系的立法
3.2 国内立法现状分析
3.2.1 我国相关立法的规定
3.2.2 学者的观点
3.2.3 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
3.3 评析电子商务商标侵权现状的不足
3.4 小结
第4章 电子商务商标侵权制度的构建
4.1 电子商务商标侵权的处理
4.1.1 商标侵权人的确定
4.1.2 商标侵权证据的取得
4.1.3 商标侵权案件的管辖问题
4.1.4 商标侵权案件可适用的法律法规
4.2 电子商务提供商的法律责任追究
4.2.1 明确电子商务提供商审查和整改义务
4.2.2 加重电子商务提供商的责任承担
4.3 电子商务商标直接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4.3.1 加大惩罚力度
4.3.2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5章 改善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行为的建议
5.1 提高商标权利人维权的法律意识
5.2 完善电商平台投诉和信用评价机制
5.3 电子商务平台实行“实名制”制度
5.4 电子商务商标侵权检举制度的制定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