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认定和赔偿问题

更新时间:2015.11.29

【专业类别】:综合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熊仲民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01日
【指导老师】:王岩
【导师职称】:教授
【论文级别】: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关键词】商标混淆、正向混淆、反向混淆、反向混淆侵权

【摘要】近十来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发展,一种新的商标混淆侵权形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商标“反向混淆”。本文首先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反向混淆的概念以及反向混淆的起源和发展,并总结了反向混淆的几种分类。然后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本文通过对“G2000”商标侵权案、“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以及部分国内外经典反向混淆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归纳总结了反向混淆的危害和反向混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来指导实践中如何对反向混淆侵权进行认定。最后在第四章中,本文通过对我国和国外司法实践中反向混淆侵权赔偿案例的分析总结,提出一种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标准适当提高数额来确定赔偿数额的可行方法,并总结了反向混淆侵权赔偿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笔者认为,认定反向混淆侵权应综合考虑具体实际情况,如商标的强度、商标标识以及产品的相似程度、实际混淆的证据等,判断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作出是否构成侵权的判断。对于构成侵权后的赔偿问题,笔者认为,确定赔偿数额时,应首先以被侵权人因侵权而遭受的损失来考量,如无法计算则根据具体情况在法律规定最高限额下酌情确定,不宜以侵权人所获全部利润作为赔偿数额。如果确实需要按照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计算赔偿数额,或者在由法院酌情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侵权人的主观过错、侵权人所获利益与其自身的获利能力的关联等因素,还应当考虑被侵权商标的知名度等价值因素以及原告自身的经营获利能力,进行相应的扣减和折让。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反向混淆”概述
第一节 “反向混淆”的概念
第二节 “反向混淆”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反向混淆”的分类
一、 非驰名商标“反向混淆”与驰名商标“反向混淆”
二、 主观恶意的“反向混淆”与非主观恶意的“反向混淆”
三、 未注册商标“反向混淆”与注册商标“反向混淆”
四、 商标“反向混淆”与商业性标识“反向混淆”
第二章 反向混淆的经典案例
第一节 G2000 与商标侵权案
第二节 “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
第三节 “IPAD”商标纠纷系列案
第四节 国外部分经典反向混淆案例
一、 “Banff”案
二、 “Ameritech”案
三、 “Fisons”案
第三章 反向混淆侵权行为的认定
第一节 反向混淆的危害
一、 对在先权利人的危害
二、 对消费者的危害
第二节 反向混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 传统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二、 反向混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反向混淆侵权行为的认定
一、 侵权事实成立的判定标准——“混淆可能”
二、 反向混淆侵权中“混淆可能”的考量因素
第四章 反向混淆侵权的赔偿问题
第一节 我国司法实践中反向混淆侵权赔偿认定
一、 G2000 与商标侵权争议案的赔偿认定
二、 “永得丽”、“美得丽”商标侵权案一审赔偿认定
三、 “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的赔偿认定
四、 其他几宗反向混淆侵权案件的赔偿情况
第二节 国外反向混淆侵权赔偿的司法判例
一、 “A&H”案
二、 “Sands”案
第三节 一种可行的赔偿数额确定方法
第四节 反向混淆侵权赔偿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一、 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因素
二、 侵权人所获利益与其自身获利能力的关联因素
三、 被侵权商标的知名度等价值因素
四、 原告自身的经营获利能力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著作
二、 论文
三、 法律法规及案例
四、 网络资料
致谢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