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16.03.28

【专业类别】:著作权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彭双五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01日
【指导老师】: 聂建强
【导师职称】:教授
【论文级别】:博士论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著作权法、网络环境、合理使用

【摘要】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与数字图书馆是近年来法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相应社会关系的改变,而调整传统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著作权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传统著作权法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而数字图书馆这一传统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衍生物,更是面临着重重困境。法律规定的空白、行业惯例的缺失,使目前社会上,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管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与管理者面临许多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数字图书馆著作权保护问题的实质,在于数字技术全面地改变了作品创作、传播和利用的传统方式,这样的改变影响到了作为著作权制度基石的利益平衡机制。从微观上来看,作为智力成果的创作者,作者无法保证其应得利益不受到不法侵害,而作为智力成果的使用者,读者无法自由、便捷的获取其想要获得的信息;从宏观上来看,作者在无法保证其利益的情况下,进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明显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而精神文明的匮乏,将会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由利益上的失衡,最终导致整个人类社会减缓发展的恶性循环。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继承了传统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身份,更肩负着为读者们提供信息、教育的重任,因此如何规制和保护数字图书馆,成为了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法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数字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律问题,因此,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性质的研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第一章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性质、特征、法律地位入手,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为后文进行论述做出理论上的铺垫。因为数字图书馆的法律主体地位,决定了其在著作权法律体系当中应当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因为按照传统的著作权法理论,图书馆是作为作品的最终使用者而享有权利的,但实际上,由于数字图书馆的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具有了一定的营利性,因此,其更多的成为了一种作品的传播者而不是使用者。这种身份上的改变,也使得数字图书馆在著作权法体系当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二,由于数字图书馆不能再基于著作权的限制,对作品进行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图书馆的获权问题就十分值得研究。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数字图书馆主要有授权要约模式、集体管理模式、法定许可模式、创作共同模式、著作权代理模式、开放获取模式、补偿金支付模式以及数字版权模式。本章对这些模式的特点和优劣进行了评述,并且对近年来比较成功的Google图书馆模式进行了介绍。Google图书馆推行的opt-out模式,可以说是比较成功也比较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种模式,但是其仍欠缺一定法律上的依据。第三章则是从数字图书馆的具体运营层面进行了介绍,在当前的社会中,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以及著作权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著作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复制行为和网络传播行为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对作品的数字化及临时复制行为,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供用户使用和馆际互借行为,其性质又应当如何认定。合理使用制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制度,其是最能体现著作权法立法精神的一项制度。面对着网络环境下新权利的挑战,合理使用制度逐渐失去了其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随着合理使用制度空间的逐渐萎缩,甚至有学者提出要取消合理使用制度。本章结合技术保护措施,探讨了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基础,并对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本文立足于我国,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发,通过介绍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模式,提出了依靠单一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只有进行模式整合,结合各种模式的优点,才能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法律保护。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三、研究的方法
1数字图书馆的法律性质与法律特征
1.1数字图书馆释义
1.1.1数字图书馆设立背景
1.1.2数字图书馆概念
1.1.3数字图书馆特点
1.1.4数字图书馆缺陷
1.2数字图书馆性质
1.2.1公益性
1.2.2营利性
1.2.3网络性和数字性
1.2.4继承性
1.3数字图书馆价值和法律地位
1.3.1数字图书馆价值
1.3.2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
1.3.3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分析
1.3.4数字图书馆与邻接权
1.4本章小结
2数字图书馆获权模式研究
2.1授权要约模式
2.1 .1授权要约模式优势
2.1.2授权要约模式劣势
2.2集体管理模式
2.2.1集体管理模式优势
2.2.2集体管理模式劣势
2.3法定许可模式
2.3.1法定许可模式优势
2.3 .2法定许可模式劣势
2.4创作共用模式
2.4.1创作共用模式优势
2.4.2创作共用模式劣势
2.5著作权代理模式
2.5.1著作权代理模式优势
2.5.2著作权代理模式劣势
2.6开放获取模式
2.6.1开放获取模式优势
2.6.2开放获取模式劣势
2.7补偿金支付模式
2.7.1补偿金支付模式优势
2.7.2补偿金支付模式劣势
2.8数字版权模式
2.9 GOGGLE数字图书馆模式
2.9.1 GOGGLE数字图书馆与出版商
2.9.2 GOGGLE数字图书馆与作者
2.9.3 GOGGLE数字图书馆模式的启示
2.10本章小结
3数字图书馆复制及网络传播行为法律问题
3.1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法
3.1.1网络环境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3.1.2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法的冲突
3.1.3变革中的著作权
3.2数字图书馆的复制行为
3.2.1馆藏作品的数字化.
3.2.2临时复制
3.3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3.3.1用户使用
3.3.2馆际互借
3.4本章小结
4数字图书馆与合理使用制度
4.1著作权的限制
4.1.1著作权限制理论
4.1.2著作权的限制与利益平衡
4.2数字图书馆与技术保护措施
4.2.1技术保护措施—超越著作权法的新保护
4.2.2数字图书馆如何克服技术保护措施的障碍
4.3合理使用制度
4.3.1著作权人权利的扩张与合理使用空间的萎缩
4.3.2合理使用制度网络环境下的重构
4.3.3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构建
4.4本章小结
5中国数字图书馆著作权保护的完善
5.1中国视野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
5.1.1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况
5.1.2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的相关著作权问题
5.1.3数字图书馆相关著作权权限问题
5.2中国现有数字图书馆模式
5.2.1清华模式
5.2.2书生模式
5.2.3超星模式
5.2.4方正模式
5.2.5博库模式
5.3各模式的适用性及整合
5.3.1基于法律规定的授权模式
5.3.2基于组织结构的授权模式
5.3.3基于个人行为的授权模式
5.4本章小结
6、结语
6.1结论
6.2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