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乌江榨菜品牌提升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15.11.26

【专业类别】:商标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鄢璐
【出版时间】:1970年01月01日
【指导老师】:方威,王素梅
【导师职称】:教授
【论文级别】: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乌江榨菜、品牌、提升、SWOT分析、对策

【摘要】涪陵榨菜作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榨菜行业门槛低,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作为榨菜的发源地,重庆榨菜品牌众多,榨菜企业需要同时面对本地的激烈竞争和外地榨菜企业的强烈冲击,乌江榨菜是其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本论文选取乌江榨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乌江榨菜的品牌提升策略。乌江品牌的发展,也能对重庆榨菜品牌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使重庆榨菜行业能够朝着科学理智、健康持久的方向发展。论文利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结合问卷调查,基于品牌的支撑体系结构,对乌江榨菜在品牌提升涉及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乌江榨菜的优势方面,乌江榨菜具有品牌认知度高、技术和设备先进、销售网络广、资金雄厚和管理先进等特点。在乌江榨菜的劣势方面,乌江榨菜的生产受原材料产地限制、生产附加值低,产品销售方面受地域、风味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消费者目前对榨菜的用途认知仍比较单一。此外,由于乌江榨菜所属涪陵榨菜集团为上市公司,在决策方面不如中小企业迅捷。在乌江榨菜的机会方面,食品安全危机使得消费者更信赖各种健康品牌,同时各类需求导致榨菜产品更加细分,整个榨菜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利润空间提升。在乌江榨菜所受的威胁方面,主要有来自其他中小品牌的榨菜的竞争,同时各类替代品也在侵蚀榨菜的地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使得对榨菜的消费更加谨慎,国家政策对食品安全要求也日趋严格。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品牌的支撑体系结构,提出了一些针对乌江榨菜品牌提升的对策建议。在品牌的核心层方面,乌江榨菜应定位绿色农产品,不断强化健康品牌形象;同时整合区域品牌,实现多元化发展。在品牌的内层方面,乌江榨菜应推动产品升级,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同时结合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乌江品牌的内涵。在品牌的表层方面,乌江榨菜可以借助网络营销,拓展品牌销售渠道;并且利用新型网络平台,增强品牌影响力。在品牌的外围方面,乌江榨菜仍需保持渠道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应突破榨菜的地域和用法局限,塑造国际品牌形象。

【目录】

ABSTRACT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国外品牌相关理论研究
1.3.2国内品牌相关理论研究
1.3.3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概括与评价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2品牌相关基础理论
2.1品牌建设理论
2.1.1品牌定位
2.1.2品牌设计
2.1.3品牌形象
2.1.4品牌战略
2.1.5品牌的支撑体系结构
2.2农产品品牌理论
2.2.1农产品品牌的产生及其作用
2.2.2农产品品牌策略
3榨菜行业及乌江榨菜品牌建设现状
3.1榨菜行业发展情况
3.1.1行业发展历史
3.1.2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3.1.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3.2涪陵榨菜行业发展现状
3.2.1涪陵榨菜品牌现状
3.2.2涪陵榨菜行业特点
3.3乌江榨菜品牌建设情况
3.3.1乌江榨菜概述
3.3.2乌江榨菜品牌建设历程
4乌江榨菜品牌的SWOT分析
4.1乌江榨菜品牌的优势分析
4.1.1品牌认知度高
4.1.2技术和设备先进
4.1.3销售网络广
4.1.4资金雄厚和管理先进
4.2乌江榨菜品牌的劣势分析
4.2.1用途认知单一
4.2.2原材料及生产限制
4.2.3销售方面的影响
4.2.4上市对公司的影响
4.3乌江榨菜品牌的机会分析
4.3.1食品安全带来的机会
4.3.2产品细分带来的机会
4.3.3行业发展带来的机会
4.4乌江榨菜品牌的潜在威胁分析
4.4.1其他竞争对手的威胁
4.4.2替代品的威胁
4.4.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4.4.4国家政策层面的影响
5乌江榨菜品牌提升的对策建议
5.1乌江榨菜品牌的核心层提升对策
5.1.1定位绿色农产品,强化健康品牌形象
5.1.2推动产品升级,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5.2乌江榨菜品牌的内层提升对策
5.2.1整合区域品牌,实现多元化发展
5.2.2结合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乌江品牌内涵
5.3乌江榨菜品牌的表层提升对策
5.3.1借助网络营销,拓展品牌销售渠道
5.3.2利用新型网络平台,增强品牌影响力
5.4乌江榨菜品牌的外围提升对策
5.4.1保持渠道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
5.4.2突破传统局限,塑造国际品牌形象
6结论与展望
6.1本文主要结论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