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论完善我国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更新时间:2015.04.05

【专业类别】:其他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王峰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01日
【指导老师】:周长玲
【导师职称】:副教授
【论文级别】: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遗传资源、生物剽窃、知识产权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利用生物遗传资源已经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并普遍获得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从而为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生物技术的特点之一在于对遗传资源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全球绝大多数的物种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作为资源提供方的发展中国家在生物技术浪潮中却获利甚微,甚至蒙受巨大损失。由此,发展中国家纷纷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提出了“生物剽窃”的概念,在国际条约层面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了有利于保护资源提供国的三原则,《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规定了农民权及获取和利益分享多边系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深受生物剽窃之害,如何完善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对生物剽窃进行规制是我国面临的严峻课题。 本文试图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生物剽窃现象、相关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进行剖析,以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先引入“遗传资源”的概念,在对“生物剽窃”进行定义后,从若干典型案例谈起,分析了生物剽窃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在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探讨其在遗传资源保护上的不足和当前的焦点后,又对我国现行与遗传资源及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专利法律制度、植物新品种权法律制度、及人类、植物、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了疏理、分析和比较。最后比对、分析了中国立法现状与依国际条约所享有权利和应履行义务的差距,剖析了国内立法的不足和缺位,在参考其他国家已有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站在资源提供国的立场上提出主要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规制和避免“生物剽窃”,从而保护遗传资源的法律对策和建议。 文中,笔者对“生物剽窃”的概念作出了较为完整、全面的定义;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生物多样性公约》还应包括“便利获取遗传资源原则”;提出了主要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规制和避免“生物剽窃”的对策。

【目录】

引 言1
第一部分 遗传资源概述2
一、遗传资源的概念2
二、遗传资源保护的必要性2
第二部分 有关国际公约对遗传资源保护的规定10
一、《生物多样性公约》10
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16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20
四、《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21
第三部分 我国法律对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23
一、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23
二、与遗传资源相关的其他法律制度25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28
一、完善涉及生物技术的专利制度28
二、完善植物新品种权制度36
三、制定统一的基础法律《遗传资源保护法》36
四、建议在《刑法》中增设“走私人类遗传资源罪”39
结 论41
参考书目43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