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商标权证券化的风险控制研究

更新时间:2015.04.09

【专业类别】:商标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邓利敏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01日
【指导老师】:李玉香
【导师职称】:教授
【论文级别】: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商标权证券化、真实销售、特定目的机构、风险控制

【摘要】商标权证券化是指发起人把商标权未来可产生的、可量化的现金流作为基础资产,转让予特定目的机构,由这一机构利用合理的风险隔离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将流动性较差的商标权收益,转化成可以自由流通的证券,从而进行融资的过程。 本文拟通过对商标权证券化国际国内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状况的介绍,对商标权证券化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力争为我国即将兴起的商标权证券化事业的风险控制,从法律的角度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文章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在借鉴并分析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定义的基础之上,笔者试着对商标权证券化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接着论证了商标权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预见商标权证券化的发展前景。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美国较为著名的三个案例,接着介绍了瑞士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有关发起人和基础资产的详细规定,最后介绍了日本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模式,这些经验对我国商标权证券化最大的启示就是:成熟的证券市场和发达的信托制度;优良的基础资产;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的运作模式;专业的服务机构;优良的基础资产;政府的政策推动和谨慎态度;完善的法律制度。第三章在介绍商标权证券化交易模式的基础之上,分别分析了商标权证券化过程中来自基础资产、发起人和特定目的机构的潜在风险,包括基础资产缺乏明确规定、“真实销售”的性质和效力有待讨论、基础资产的价值易波动和难确定、商标可重复许可的性质和商标权许可使用公示制度的缺失、发起人破产使商标权价值贬损的风险、“真实销售”被撤销的风险、特定目的机构的独立性风险、破产风险、设立门槛过高的风险等多种潜在风险。最后第四章在第三章有关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明确基础资产的权利范围、增加“未来债权转让”的规定、完善债权转让公示制度和商标权运用公示制度、明确“真实销售”的判断标准、规范特定目的机构设立和组织形式和精心设计信托合同等风险控制措施。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商标权证券化概述3 
一、商标权证券化的定义  3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3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定义  4 
(三)商标证券化的定义  4 
二、商标权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一)商标权证券化的必要性  5 
(二)商标权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7 
第二章商标权证券化的比较分析9 
一、美国商标权证券化经典案例借鉴  9 
(一)1999年的Bill Blass 案  9 
(二)2003年的Guess Inc案  10 
(三)2005年的BCBG Max Azria案  10 
二、瑞士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制度的有益借鉴  11 
(一)瑞士有关发起人的规定  11 
(二)瑞士有关基础资产的规定  12 
三、日本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启示  13 
(一)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利用  13 
(二)多次修改法律,促进知识产权证券化  13 
第三章商标权证券化中的潜在风险分析16 
一、商标权证券化的交易模式16 
(一)确定基础资产,组建资产池  16 
(二)建立特定目的机构  17 
(三)基础资产的“真实销售”(true sale)  17 
(四)信用评级和信用增强  18 
(五)发行和销售证券  19 
二、商标权证券化存在的潜在风险  19 
(一)来自基础资产的潜在风险  19 
(二)来自发起人的潜在风险  24 
(三)来自特定目的机构的潜在风险  26 
第四章商标权证券化的风险控制31 
一、对基础资产的风险控制  31 
(一)明确拟证券化的商标权的权利界限  31 
(二)增加有关“未来债权转让”规定  32 
(三)完善债权转让公示制度与和商标权运用公示制度  32 
二、对发起人的风险控制  33 
(一)商标收益权“真实销售”不同方式下的风险控制  33 
(二)明确实现“真实销售”的判断标准  34 
三、对特定目的机构的风险控制  34 
(一)规范特定目的机构的设立方式  34 
(二)规范特定目的机构的组织形式  36 
结语38 
参考文献39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