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教育培训 > 正文

西南政法大学

更新时间:2015.12.07

【所在地区】:重庆市
【网址】:点击进入网址
电 话:023-67258430。
+全部展开

+学校简介

【单位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一、历史沿革
 
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学校。
 
学校先后经历了由中共中央西南局、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的管理模式。“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在全国政法院校中率先开办法学及哲学、国际共运史3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全国招生人数的二分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及全国首批刑事侦查专业本科生。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全国首批试点单位。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同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共有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3种类型;同年10月,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西南政法大学协议。
 
二、发展现状
 
历经65载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西政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和渝北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其中,渝北校区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心;沙坪坝校区为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
 
学校现设有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14个学院,具有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港澳台侨联合招生、香港免试生、澳门保送生及自主招生资格。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5000余人。学校举办的“天伦杯”全国政法院校辩论友谊赛是国内高校影响力较高的辩论赛事;学生辩论队先后获得第八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冠军、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创想青春--2010两岸四地高校世博辩论大赛”冠军。校艺术团曾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世界合唱比赛银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胜奖等多项殊荣。学生在排球、田径、篮球、武术、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全国比赛中也屡创佳绩。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全国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特支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等;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
 
学校现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0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23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司法鉴定中心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鉴定机构。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0余项、省部级项目520余项、横向课题330余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16项。
 
2013年以来,学校承担了重庆市直辖以来所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府职能部门权力清单的全面清理评估工作;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商务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人民政府等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关系;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设置“中国大法官讲坛”、“中国大检察官讲坛”,获得良好的社会赞誉。学校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教育部联合命名为国家重点基地;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是中国法学会重点研究基地。在中国法学会所属一级法学研究社团中,我校教师有10余人担任副会长以上职务,近100人担任常务理事或理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4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开展50余个学生交流项目;参与教育部“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在美国西北部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积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和中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依托“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吸引境外学生来华留学。
 
学校的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前五强。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2014中国大学研究生一级学科排行榜中,我校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5所高校的法学学科被认定为六星级。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我校名列中国政法类大学排行榜第二位。
 
三、培养人才
 
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雄厚的办学实力、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以及广大学子在国家建设中的突出贡献,成就了社会公认的“西政现象”。
 
65年来,学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许多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目前有近10位西政校友担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6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共计近40位。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律院(系)或研究机构中,均有西政学子执掌教鞭或从事研究工作,全国许多法学院院长为西政校友。在中国法学会组织的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先后有18位西政校友入选。在2011年中国校友会网权威发布的“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中,西政因校友和教师入选人数众多,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10强。
 
2012年10月24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来校视察时高度评价:“西南政法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推动了国家的法制昌明,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
 
2014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办好西南政法大学,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法治人才”。
 
2015年4月18日,中国法学会会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乐泉在重庆市法学会调研座谈会上指出:“久负盛名的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政法战线的重要骨干,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学校面临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全校师生员工正在积极作为,务实进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进一步发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职能,立足西南,协同全国,面向世界,促进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师资力量】

张玉敏, 张耕,李雨峰,廖志刚,邓宏光,黄汇, 易健雄, 曹伟,刘有东,秦洁, 马海生,牟萍,郑重,康添雄

【代表成果】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中心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司法部、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等研究课题20余项,参与我国“民法典”、“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起草、修改的研究、论证工作,经常为法院和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研究人员出版专著20余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管理世界》、《现代法学》《知识产权》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在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商标法、著作权法、商业秘密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来源:西南知识产权网

+西南政法大学-2011-博士后教育

【招生简章】

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简章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拥有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成功入编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为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请条件 外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且非本校教职工,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申请:

1.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2.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

二、申请材料 凡申请来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请向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办公室提交下列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博士后进站审核表》、《培养(工作)单位鉴定意见表》、《专家推荐信》(在我校人事处博士后流动站网站下载);

2.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博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复印件、学术成果代表作复印件;

3.近期体检表(县级以上医院出具)。

三、申请时间及方式 我校常年接收申请,可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提交申请材料,工作时间内接受现场报名。 联系人:杨雪 江燕 联系电话:023-67258269 传真:023-67258276 Email:xzbshldz@gmail.com 邮寄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镇宝圣大道西南政法大学人事处博士后流动站办公室 邮编:401120 现场报名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勤业楼5007室

四、审定程序 我校于每年6月和12月组织进站面试考核,根据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择优招收。博士后流动站办公室将拟招收人员的相关材料上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待其审定通过后,发放进站通知书,办理进站手续。

五、招收名额 全年预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9名。

六、招收方向(见附件)

七、职称评审和重庆市资助经费

1.职称评审:进站从事研究工作满一年,业绩突出、研究成果有较高理论或实用价值并得到相关部门鉴定认可,且符合相应系列或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经两名导师署名、我校考核推荐,可申报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认定专业技术资格,不受单位岗位数额限制,并免考职称外语、计算机。

2.重庆市资助经费: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费资助标准为每人10万元/两年。研究项目特别资助分为一等资助20万元/次,二等资助10万元/次,三等资助5万元/次。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可同时申请以上两项资助。

八、待遇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热忱欢迎符合条件的各高校、企事业单位人员前来申请,在站期间科研成果丰硕者,学校可择优留用! 附件: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方向.doc

http://202.202.80.9/rsc/Upfiles/Article/20114111278132.doc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〇一一年四月一日

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