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教育培训 > 正文

浙江工商大学

更新时间:2015.11.28

【所在地区】:浙江省-杭州市
【网址】:点击进入网址
电 话:0571-28877235。
+全部展开

+学校简介

【单位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至今已有103年的办学历史,有章乃器、骆耕漠等著名校友。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在校学生355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900余人,含本科生22800余人、研究生3300余人。2006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校下设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商学院(独立学院)、章乃器学院(创业学院)、MBA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学院等23个学院和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商研究院、东亚研究院、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统计科学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食品研究院、水产加工研究所等50余个研究机构。
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覆盖21个招生领域),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重点专业、64个本科专业(学校在14个省市区列入第一批招生;30个本科专业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招生)。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2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4个按一级学科建设的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浙江省重点学科, 6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行业创新平台,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拥有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我国南方设立的唯一海外日本学研究重点基地,全国首个鲍莫尔创新研究中心。学校还设有浙江省唯一的全球金融保险业(LOMA、CPCU)教育考试中心,浙江省省属高校唯一的教育部国外考试(TOEFL、GRE、GMAT)中心和公共外语考试中心、全国日语能力测试考点。 
现有教职工21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博士生导师57人,正高职称260余人,副高职称680余人,博士670余人。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省“千人计划”人才、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
【师资力量】
法学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在职教授12人(其中谭世贵教授为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世界著名刑侦专家李昌钰为我院客座教授)、副教授34人,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2人,归国的留学人员有15人。教师中,一人担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一人担任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一人任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此外,学院教授大多被列为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其中三名教授被聘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咨询专家。近5年来,法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70余部,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80多项,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国际法与比较季刊》(英)、《国际法杂志》(英)、《政法论坛》、《中外法学》等中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被SSCI收录9篇。学院教师近三年获得全国性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
法学院教授:童列春、马齐林、豆星星、张学军、吴高庆、王惠、古祖雪、谭世贵、吴平、罗文燕、孔庆江、王艳、郑万青、楼伯坤、陈党等。
 
【代表成果】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四个法学硕士点(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已经招生。学院还设有国际法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和诉讼法研究所三个校级科研机构。近5年来,法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70余部,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80多项,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国际法与比较季刊》(英)、《国际法杂志》(英)、《政法论坛》、《中外法学》等中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被SSCI收录9篇。学院教师近三年获得全国性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2013-博士教育

【招生简章】
2013年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有章乃器、骆耕漠等著名校友。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在校学生344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500余人。2006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校下设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商学院、章乃器学院、MBA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学院等23个学院和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商研究院、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统计科学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食品研究院、水产加工研究所等50余个研究机构。 
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覆盖21个招生领域), 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15个省级重点专业、58个本科专业( 在14个省市区列入第一批招生,23个本科专业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招生)。拥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0个浙江省重点学科(2006年至2011年),3个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浙江省二级重点学科(2012年开始), 4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行业创新平台,5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我国南方设立的唯一海外日本学研究重点基地,全国首个鲍莫尔创新研究中心。学校还设有浙江省唯一的全球金融保险业(LOMA、CPCU)教育考试中心,浙江省省属高校唯一的教育部国外考试(TOEFL、GRE、GMAT)中心和公共外语考试中心、全国日语能力测试考点。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是浙江省3 个高校出版社之一。学校出版的《商业经济与管理》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商业经济与管理》杂志是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10余人,博士生导师55人,正高职称249人,副高职称670人,博士550余人。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3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辅导员1人,中国“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浙江省功勋教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7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12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省“千人计划”1人,钱江学者(省特聘教授)3人,西湖学者6人。
学校先后与美、英、加、澳、日、韩等国家的50多所大学、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现有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国与中国商务、商务汉语等多个培训、合作项目。2004年起,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项目管理硕士(MPM)。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是法国法语联盟在浙江省的唯一合作伙伴。 
学校占地面积129.6万平方米,分为下沙校区和教工路校区,总建筑面积9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8亿元,教学用计算机11000余台。图书馆纸质图书237.87万册,数字资源72210GB,中文纸质报刊2110余种,外文纸质报刊240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21000余种。
浙江工商大学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正在大力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名校,加快转型,跻身百强”的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博士点介绍
 (一)企业管理学▲
本博士点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郝云宏教授、项国鹏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成长和浙商战略转型。
2.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金杨华教授、肖余春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情景下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和创业管理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创业与企业家理论;基于社会交换的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正;商业环境中的组织伦理决策及影响因素;团队行为及知识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营销与商务管理。博士生导师为范钧教授、易开刚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营销理论与商务管理,以及促进企业营销与商务模式创新。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顾客参与和顾客知识管理、顾客角色外行为、网络服务与网络营销、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等。
4.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博士生导师为琚春华教授。本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虚拟企业建设,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理论和实现技术;二是企业决策优化理论和实现技术,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和实现、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互联网信息抽取和分析等;三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
(二)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国内发展比较快的一门学科。我校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企业管理博士点设立相应培养方向(营销与创新管理)。2011年设置独立的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是浙江省三个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之一(另外两个在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
本二级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服务创新与政策、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是以技术管理或创新管理为基础设置的,并沿着服务业应用和知识资源观理论两个方向展开。
1.技术创新管理:指导教师为盛亚教授。本方向研究既涉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高新技术产品营销,又涉及产业和宏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规范的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最终上升到战略和政策含义。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技术创新管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技术创新扩散与高新技术产品营销、商业模式创新等。
2.服务创新及政策:指导教师为李靖华教授。本方向研究服务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活动,以及促进服务企业创新及其扩散的地区和产业政策。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侧重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演化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企业研发组织、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政策,等。涉及的行业大类主要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涉及的具体行业有金融业、零售业、电信业等。研究主要结合浙江省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的实际背景,提炼企业前沿实践并进行理论探索。
3.知识创新与管理:指导教师为胡峰教授。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研究中国企业如何综合运用知识创新和管理,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突破现有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局限及方法论局限,有机整合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与知识产权理论,从多层面、多学科、多情景的视角对主流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进行原发性、突破性的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在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本学科的特色:一是鲜明的技术管理(创新管理)基础。目前全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大致分布在两类学校:研究传统技术经济评价的学校和以现代技术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学校。我校属于后者,这与国际上的技术管理(创新管理)学科相对应。二是鲜明的服务业应用背景。依托浙江工商大学传统的商科背景,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金融、零售等多服务领域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展开研究。特别是面对近年来服务业与制造业不断融合的趋势,将技术创新理论运用于商业和服务业研究,处于全国前列。三是突破现有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局限及方法论局限,有机整合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与知识产权理论,对主流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进行原发性、突破性的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
本学科的优势:
一是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盛亚教授于2006年在《科学学研究》发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技术创新产权主体探讨》第一次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将技术创新管理从关注创新过程中的活动、关注创新过程中活动的主体,进一步推进到关注创新过程中活动主体的权利。2009年4月出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标志着领先地位的确立。
二是在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创新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李靖华教授提出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创新理论,用以化解现代服务业生产率悖论、应对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趋势。他于2005年在《科学学研究》发表《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创新策略》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创新理论框架。2009年7月出版《大规模定制化服务创新》一书,标志着该领域领先地位确立。
三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胡峰教授将跨国并购理论中知识产权转移机制的研究由发达国家企业之间和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发展中国家企业,进一步拓展到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形成重要的理论创新。2010年完成的研究报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知识管理:以知识产权为视角》对中国制造企业海外并购整合中所面对的知识产权转递与利用的过程进行具有操作性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本专业从2012年起招生。
(三)会计学▲
本博士点目前有博导2人,教授8人,副教授2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现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4人,财政部青年领军人才1 人,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共2人。
近几年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学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3部;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一些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本博士点依托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会计学,全国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等学科平台。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指导教师为许永斌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以中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现代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包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等。目前主要研究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财务问题。
2.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指导老师为朱朝晖教授。本研究方向关注资本市场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盈余管理;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情绪等。目前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基于资本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的企业决策。
(四)旅游管理 ▲
本博士点设在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科创建于1983年,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本博士点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优势。
1.旅游规划与开发:该方向把旅游开发、规划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方向研究侧重于旅游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主持完成了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带头人唐代剑教授首次提出了基于第二曲线的旅游地复兴理论,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区详细规划研究》等一批学术著作。在光明日报、《经济地理》、《旅游管理》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近5年完成了《浙江省乡村旅游规划》、《湘家荡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 (SB/T 10421-2007)》等30个政府部门委托或招标的研究课题;主持的《杭州西溪湿地旅游策划》2006年4月获中国唯一的“世界休闲创新奖”;杭州湾湿地、苏州山塘、千灯古镇等旅游区开发规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方向对旅游规划学科体系建设、旅游产品的升级改造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机理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2.旅游经济与管理:该方向以现代旅游经济与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托于浙江工商大学20余年旅游研究的丰富成果和深厚积累,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致力于休闲经济、旅游服务产品与设计管理以及饭店管理的研究。带头人郭鲁芳教授主要从事休闲经济与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经济学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地理》、《旅游学刊》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对休闲经济发展有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方向主持完成了省部级课题10项,对促进旅游经济的集群化、融合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五)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等),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导教师为赵连阁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区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联机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研究;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等。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和《中国农村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十多项。
(六)产业经济学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与行为决策理论。指导教师为何大安教授。本方向主要侧重于以制度和组织为分析主体,力图解析制度和组织行为决策的理性基础;同时,也将这些理论研究基础拓展到政府产业规制、投资决策和商贸流通等应用性领域上。本研究方向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权威专业期刊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出版专著多本,并多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2.公用事业政府管制理论与应用。指导教师为王俊豪教授。本方向运用新兴的管制经济学理论,重点研究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的经济性管制理论;同时研究卫生健康、职业安全、环境保护等跨产业的社会性管制理论。并强调管制理论和政策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了十多本专著。
3.产业结构和产业演化。指导教师为张旭昆教授。本方向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主流经济理论的分析范式来考察研究国家或区域的重要经济战略以及实现路径。目前,本方向研究领域为: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与产业演化。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国内外权威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本。
4.能源经济理论与政策。指导老师为陈宇峰教授。本方向主要运用现代产业经济理论,重点研究国际能源价格的形成与传导机制、能源冲击与技术创新、能源冲击与产业转型升级等,同时也研究节能减排、新能源政策等重大经济政策的综合效应。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本。
(七)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是浙江省设置最早的学科之一,是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博士点下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依托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经30余年持续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团队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善于创新、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的能力,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力争做出有一定独特见解的科研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孙敬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侧重于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政策与策略,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及微观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制,探讨外贸体制与制度创新。注重理论探索,强调交叉学科的渗透应用。
2.国际金融与投资。指导教师为马淑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理论、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侧重研究在贸易投资一体系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运作原理,力图解析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与投资的体系和运作模式,深入探讨中国金融、贸易与投资的运作机制与策略。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
(八)金融学▲本博士点设在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是浙江工商大学重点优势专业之一,金融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并以此为依托,设有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金融学拥有独立的金融资料室和设施一流的实验室,金融实验分中心获得3项中央和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资助,总投资600余万元,可获取全球金融即时信息,20余门课程实现软件支持的工程化教学。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10余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60余项,承担并且完成了大批企业和学会课题,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好评。科研项目经费累积到款达800多万,在专业范围内已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成果。
金融学的毕业生择业面较宽,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高等院校等众多用人单位,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本博士点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区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是钱水土教授。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是围绕3个重点领域进行研究:一是将区域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拓展中观层次的区域经济金融理论,在区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基础上提炼出金融对经济的多维度影响机理;二是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角度研究区域金融特性差异与经济表现的关联效果,如区域金融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区域金融与技术创新、区域金融与产业升级、非正规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等;三是融合区域经济学和发展金融学解释针对地区特点制定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保险与风险管理: 指导教师是江涛教授。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从理论层面对精算风险模型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二是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前沿技术,对巨灾风险的风险管理与转移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进行系列研究;三是构建重点反映区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类指标,并纳入微观审慎指标和宏观审慎指标,全面设计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统计模型、金融工程与金融量化技术,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诊断的预警体系。
(九)统计学▲
统计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首批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统计学博士点设立于2003年,2011年统计学科成功申报统计学一级博士点。
本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经济统计。指导教师为李金昌教授和洪兴建教授,授经济学学位。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从社会经济问题定量分析角度来研究统计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立足于统计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着眼于经济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充分体现了交叉性和应用性的方法论学科属性。非正规部门测算及其应用、收入分配统计是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在非正规经济测算、收入分配失衡的测度、统计调查方法与指标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全国先进甚至领先水平。
2.管理统计。指导教师为苏为华教授,授经济学学位。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以社会经济微观主体为对象来研究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理论上重点从事多指标综合评价(行为的事后分析)技术与统计决策(行为的事前抉择)的技术研究,应用上主要关注各类综合评估实践、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决策活动。对综合评价和统计决策方法及应用的研究是本方向的一大特色,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3. 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研究。 指导教师为陈振龙教授和蔡光辉教授,授理学学位。本研究方向侧重于随机过程、随机分析和随机分形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应用概率在随机风险模型和随机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随机分形在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结构中的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破产概率、大偏差、重尾分布、再保险,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本质,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十)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数量经济学是构建在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浙江工商大学数量经济学于2001年获准建立硕士点,是浙江省最早招收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校;2005年,浙江工商大学数量经济学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数量经济学获准建立博士点。本学科拥有多名海外博士,具有国际化的研究团队。
本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1.指数定价方法与应用研究。指导教师为许冰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指数信息的数据挖掘,探索指数信息中不确定性的创新管理,利用指数定价设计信息和生产的决策支持和系统监管。非参数计量方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本方向的特色。
(十一)食品科学▲▲
本博士点设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子平台、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等,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婴保健品研究中心、浙江省食品学会均挂靠本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职工100人,其中博导12人,硕导36人,教授级职称25人,副教授级职称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5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7人。现有实验室总面积13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8500余万元,在专业范围内已建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学院教师有很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或国家部委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高达7000万元,年到款科研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近五年来获得了2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2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80余篇。
食品科学博士点设五个研究方向:
1.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指导教师为郑小林教授和孟岳成教授级高工。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农(畜)产品保鲜原理和技术——研究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生物学问题及其保鲜原理和技术。2)食品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生物技术、超高压等食品高新技术在食品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3)食品产业安全技术——研究各类食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及其安全控制,从各种食品(尤其是农产品、水产品等)的原料、加工、贮运到消费过程中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部分研究位于国内本领域的前列,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如“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2.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教师为邓少平教授、韩剑众教授和饶平凡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系统研究食品物理化学性质、感官品质、品评理论与方法,探讨感官品质及消费嗜好的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产品设计及品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食品与肠道微生物、粘膜免疫及脑肠肽分泌之间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的生物学机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多项,如“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食品感官科学》获得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3.水产品加工。指导教师为戴志远教授级和张虹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水产品加工与贮藏;2)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3)水产品营养和功能食品。重点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本方向主持和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多项,获得过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如“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鱿鱼等大宗水产品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08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鮟鱇鱼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获2008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技术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4.食品化学与功能因子。指导教师为杜琪珍研究员、王向阳教授和熊春华教授。本方向研究领域:食品功能性因子分离制备和食品功能性因子功能评价。主要针对浙江特色农副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采用现代高新分离技术结合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制备,并评价从农副产品中分离获得的化学成分的抗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向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省部级奖多项,如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逆流色谱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获国际逆流色谱协会首次颁发的最高奖(Edward Chou Award)。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5.食品生物技术。指导教师为顾青研究员和梁新乐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通过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生物转化和催化技术等研究,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开拓食品新资源。承担多项国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科技厅、省自然基金等项目,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注:▲为省级重点学科,▲▲为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三、招生说明
(一)招生人数
2013年我校共有企业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统计学、数量经济学、食品科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会计学和旅游管理共11个专业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拟招收博士生34名左右,各学科招生人数初步确定为:工商管理学12人,应用经济学8人,统计学7人,食品科学7人,实际招生数以教育部下达的201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准。各一级学科招收的全日制脱产博士生不少于40%。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三)报考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 以同等学力报考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1)(2)条规定的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要报考专业相近的岗位上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
(2)已获高级职称、且为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主要获奖人员(排名前3名);或已获高级职称、且近三年来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以上(含3篇);或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篇以上(含5篇);或已取得所要报考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且近三年来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篇。
4.  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培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5.  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
如上级文件有调整,则按上级文件执行。
(四)报名方式
1. 考生一律采用网上报名。
2.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于2012年12月10日至2013年1月10日登录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网址:http://yjszs.zjgsu.edu.cn/。
3. 考生网上报名后必须在2013年1月10日前递交以下材料及交纳报名费:
(1)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2)报名费120元。
4. 在复试阶段提交的材料:
⑴ 《浙江工商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请对你工作学习情况熟悉的两位正高职称专家分别填写;
⑵ 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评议书(应届毕业生可在录取前补交); 
⑶ 已获硕士学位的考生提交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国外获得的学位需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证明;
⑷ 二等甲级以上医院的体格检查表(参照高考体检标准);
⑸ 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研究生管理部门说明在校类别、具体毕业时间的证明;
⑹ 同等学力考生可不交(3)项材料,但应寄送我校要求的同等学力材料(复印件)、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⑺ 科研成果清单;
⑻ 政治审查表。
(五)考试时间、地点
博士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时间安排在2013年3月中下旬,复试一般在初试成绩公布后进行。考试地点: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
(六)考试形式
初试一律为笔试,复试为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含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政治理论及两门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
(七)录取
1.录取名额包括国家计划内非定向;计划外自筹经费、委培。2013年在职考生按委托培养录取。
2.根据初试及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八)入学报到时间
2013年9月入学(以录取通知书为准)。入学报到时须核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科研成果证明(原件)。
(九)费用
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或自筹经费博士生须缴纳培养费11000元/年。
(十)学习期间待遇
计划内非定向博士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按国家规定由学校发给普通奖学金。
(十一)就业
非定向、自筹经费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进行“双向选择”落实单位,学校可按政策予以推荐。委托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委培单位工作。
(十二)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浙江工商大学研招办 310018
联系电话:0571-28877235
网址: http://yjszs.zjgsu.edu.cn

浙江工商大学